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政策与改革司 > 农村改革与试验区建设

湖北省公安县:“三片地”下活农村土地改革棋

日期:2022-06-09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三片地”下活农村土地改革棋 

——公安县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探索 

  土地是粮食的根、农民的本,良田种粮就是端牢饭碗、保住稳定。公安县是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近年来该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创造性探索实施“三片地”模式,下活农村土地改革棋,实现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快速增加 

  一、农民种田的现实困境 

  1.土地碎片化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公安县农民承包地是按照土地等级、水源条件、地段远近等均分到户的。2017年,全县农村承包耕地确权面积195万亩、91万块,户均11亩、5块,块均面积2.1亩。土地细碎化,种田靠人工。农民算账,种一季中稻、一季油菜,风调雨顺每亩年纯收益仅在10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劳动力10天左右的务工收入。不少农民想流转土地外出务工,但因田块分散,相互交割,市场主体“瞧不上”,不少人只能将土地交给亲朋好友耕种,一度出现了“种田赚钱少、流转无门路、代种收益低、抛荒又可惜”的困境。 

  2.农民老龄化导致良田耕种粗放。据调查,公安县16个乡镇共有42万劳动力,其中22.4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即使在家的年轻人也不愿种田,不少村组出现了“老人农业”,种田只能“尽力而为”,农业生产管理变得粗放,2016年全县水稻产量较2015年减少7.1万吨。狮子口镇义星村,全村总人口2500多人,实际留村1300多人,主要是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老人,3040岁之间的劳动力仅有5人。 

  3.组织低效化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土地细碎且相互交割增加了生产经营支出。天旱灌水“我灌你不灌”,造成管水用水成本增加;虫害打药“你打他不打”,不仅造成农药浪费,污染增加,防治效果也不理想;收割“我今天他明天”缺乏机耕路,部分田块机械无法经过,硬性通过又会碾压别人地块,增加了农户之间的纠纷。义星村统计,多年来全村抽水成本50万元、病虫防治成本12万元,合计62万元实施统一抽水和飞防两项节省支出30%    

  二、“三片地”的破解之道 

  困中思变。农村承包地确权和“三权分置”改革,为打破田界、流转经营权创造了条件。2016年,义星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在保证农户确权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和互换,把耕地集中连片为三大片:第一片为农户同意流转的“流转地”,第二片为农户边种边看的“待转地”,第三片为农户自耕自种的“自种地”,“三片地”相对集中又相互连通,基本上形成一户只种一块田。主要做法: 

  1.算账促动调田。“两委”召开户主会,让农户一起算账对比:在土地分散情况下,每亩机耕成本110元,人工喷洒农药135元,机械收割110元,三项综合每亩成本355元;在土地连片情况下,每亩机耕成本80元,机械喷洒农药30元,机械收割80元,三项综合每亩成本190元。连片比分散每亩降低成本165元,户均11亩田,连片比分散节约成本1815元。算账让农户明白了“三片地”的好处,激发了土地集并流转的热情。 

  2.调田带动连片思想统一后,村组将人员、田亩面积逐一登记造册,确保不少一人,不落一田。按“三片地”分类登记,明确面积,对田块进行分块编号,便于选择田块。为确保公平,实行两次抓阄,第一次确定抓阄顺序,第二次确定抓阄田块,抓阄后严格按抓阄田块调田,实现了土地的适度集并。义星村实行“三片地”办法后,田块数减少了395块,单块田面积平均增加了20.3亩,同时因减少田埂净增耕地面积22亩。 

  3.连片促进流转。集并后,对同意流转的“第一片地”,实行公开招租,当年底,大自然种养殖合作社流转首批腾出的1037亩水稻田,发展虾稻综合种养。2017年,流转面积达到2000多亩,2018年底增加到4000多亩 

  三、改革后的现实成效 

  义星村“三片地”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公安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经验,因势利导,探索破解“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难题,走出了一条小农户大农合的新路子。“三片地”改革带来了五大变化。 

  1.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实施“三片地”集并,小田改成大田,荒弃的余角荒边得以利用,减少的田埂增加了田块面积,全县新增耕地面积6200亩。同时,土地连片后,过去必须人工耕种的田块,可以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开展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 

  2.提高了规模经营水平。“三片地”改革,促进了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2021以来快速增长,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147万亩,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200余个;招引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市场主体11家;全县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80万亩,每年直接降低生产成本1.32亿元。 

  3.提高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三片地”的推动下,土地的集并与流转加快,农业生产效率也不断提升,粮食产量稳步提高。2021年,公安县粮食种植面积2017增加近58万亩,总产量增长近20万吨。公安县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4.提高了农民和村集体收入。率先改革的义星村村民每年可获得500/亩的流转租金,从市场主体年获得的劳务收入近百万元同时村集体每年通过服务获得收入10多万元。全县2020年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2021年全部过10万元 

  5.提高了村党组织凝聚力。过去,农民与村集体的联结比较松散,村两委“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三片地”推进过程中,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民与村集体的联系更加紧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